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专题专栏>我为群众办实事
从社区到三甲医院“一键直达” 八旬老人获“医共体”高效救治
日期:2025-04-21 09:4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4-21 09:48
字号:
分享:

    4月14日,铜元局街道的居民黄大爷紧握家庭医生王医生的手,连声道谢。就在过去72小时内,这个家庭接连经历两次突发医疗危机,而一条由家庭医生架起的就诊“快车道”,让两位八旬老人转危为安。

视频问诊抢出“黄金一小时”

    “王医生,我妈妈喘不过气了!”4月12日清晨,铜元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王午喜的手机急促响起。视频另一端,82岁的刘婆婆(化名)面色发绀、咳嗽、呼吸急促,家属焦急万分。王医生一边安抚家属,一边调取电子健康档案查看病史:刘婆婆是失能老人,长期卧床,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王医生综合判断:“疑似重症肺炎,必须立即转诊!”

    “保持侧卧位,清理口鼻分泌物……”王医生一边指导家属进行应急处理,一边将老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初步诊断结果通过区域医共体平台同步至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陆俊羽的终端。当刘婆婆抵达医院时,急诊团队已做好接诊准备,从发病到入院治疗仅用58分钟。“原本以为要折腾一整天,没想到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家庭医生全程帮忙协调,太省心了!”黄女士说道。

    如此快速高效的医疗救援,得益于铜元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医共体协作机制,畅通双向转诊,为疑难、危急重患者设立诊疗绿色通道。

72小时内的第二次“生命接力”

    刘婆婆到院后,经过改善呼吸、抗炎等处理后,老人的病情缓解并脱离危险。

    次日,黄女士的父亲又因支气管肺炎发作联系家庭医生王医生。王医生立即翻看健康档案并初步确定治疗方案,接诊后及时治疗,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以前生病总纠结该去社区还是大医院,现在家庭医生就是我们的‘健康管家’,既省心又省时。”黄大爷感慨道。

“医防融合”织就社区健康网

    这惊心动魄的72小时救援,正是铜元局街道“家医护航”机制的生动实践。

    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动家庭医生签约从“个人”向“家庭”延伸,已形成基础诊疗—健康管理—急症转诊的全周期服务链。目前,中心不仅提供三甲医院“专属号源”预约、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更通过实施“医防融合”机制,将疾病治疗与健康预防有机衔接,让居民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我们不仅要当好看病开药的‘守门人’,更要做居民健康航线的‘领航员’。”王医生的话道出了无数家庭医生的共同信念。

    近年来,南岸区着力将家庭医生服务理念由“以患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携手联动,持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网格+社区网格治理”双网格融合服务方式,实现健康管理“网格化”。如今,在南岸区,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4个,吸纳159名二三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84名社区联络员加入团队,他们经常活跃在社区、小区、楼栋,成为数万居民身边的“健康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