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高温天气下如何给情绪“降温”
日期:2024-08-14 10:1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8-14 10:10
字号:
分享:

本报记者 杨雪婷

天气炎热时,个人的自我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对于自我调节能力差的人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果不能加以控制,或不及时采取舒缓、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就容易情绪爆发。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医师金睿称,在高温天气下,人们可能更易受到烦躁、疲倦等消极情绪的困扰,这一现象在医学领域被统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即俗称的“情绪中暑”。

一、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情绪中暑”?

1.户外重体力劳动者和年老体弱者在高温下极易疲劳,并容易导致情绪低落。

2.平时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者,因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容易被炎热的气温环境点燃情绪。

3.平时情绪较敏感、遇事易紧张的人,由于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在炎炎夏日更容易烦躁不安。

4.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孩子们尚处于情感心理的发育阶段,高温天气更容易诱发他们的冲动行为。

二、“情绪中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焦躁易怒。持续的高温环境可能加剧个体烦躁与易怒的情绪,使其脾气变得更为暴躁。

2.疲劳困倦。高温条件下,人体代谢率上升,能量消耗增加,易导致疲劳与困倦感,同时持续高温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进一步影响精神状态。

3.情绪低落。长时间处于炎热环境中,个体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且缺乏户外活动的机会也可能加剧此情况。

4.注意力分散。高温天气可能干扰个体的注意力与思维敏捷度,进而影响其工作与学习效率,导致工作效能降低。

三、炎热天气下,如何防止情绪“中暑”?

1.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2.选择相对平和的活动,如可以在凉爽的室内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书等。

3.做好心理调节,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4.适当午睡(光线调暗或使用避光眼罩),夜间减少持续强光照射(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夏季情感障碍。

金睿医师提醒广大市民,炎炎夏日,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情绪状态。通过合理的饮食、休息、锻炼和情绪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舒缓负面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一旦发现自己有情绪失控或无法调节倾向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危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