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路在何方?看莎莎“秘诀”
日期:2024-08-09 16:0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8-09 16:07
字号:
分享:

本报记者 陈思易

莎莎社区食堂。首席记者 郭旭 摄

社区食堂,蔚然成风。

既要菜品好,又要服务佳,还要价格低,一个“内外兼修”的社区食堂,如何立于市场洪流,这是摆在它们面前最实际的问题。

在海棠溪街道海新街社区,一家名为“莎莎”的社区食堂在半年时间里扭亏为盈,破题社区食堂运营之道。这其中哪些经营理念与方式值得借鉴,记者近日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品质为王:让每位老人吃得放心

在轨道交通环线上浩站4A出口的左侧,顺着一小坡梯坎往上,就是莎莎社区食堂所在。

上午11点过,记者来到莎莎社区食堂。一朵粉色的卡通花朵“莎莎”在路口迎接来往食客。走进食堂,一旁是干净整洁的桌椅,一旁的桌面上土豆烧鸡、青椒肉片、炒笋尖……8款菜品冒着热气,看起来十分可口。

李敬远是莎莎社区食堂的铁粉。每天,他都是第一批来就餐的老人。当天,他正在用餐。“每天都是四荤四素八个菜,70岁以上老人12元。菜品新鲜,几乎天天不重样。”李敬远的满意溢于言表,“菜品搭配得也很合理,不会一味的清淡,偶尔有一两道口味大的菜品,还能刺激我们老年人的食欲。”

“品质为王。”莎莎社区食堂的负责人吴少凯说这话很有底气,食堂离上新街菜市场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早上6点半,食堂采购就会前往上新街菜市场买菜,“每天定量采购。如果还差一点,10分钟内新鲜蔬菜就能送到食堂来。”

剩菜剩饭怎么办?“所有的剩菜剩饭都不会留到第二天,一定会在当天处理掉。”吴少凯表示,会尽量控制剩饭剩菜的数量,“毕竟都是经营成本。”

服务至上:体验真正的宾至如归

家住敦厚街社区聚丰江山里的老陈几乎每天都会走上10分钟到莎莎社区食堂用餐。老陈饭前需要服药,所以只要他一走进食堂,人刚落座,食堂工作人员刘大姐就会为他递上一杯热开水。

“确实贴心,这是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服务。”老陈很感慨,“在这里,你能感受到食堂真心把你当自己人,把我们老人的需求记到了心里面。”

像老陈这样享受特殊服务的并不是少数,“来食堂的许多老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我们都能记住。”刘大姐开始默背,“张大哥最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用餐,李姐喝汤一定要用勺子,还有从江北五里店过来的莫老师,走之前要把他的茶杯添满水……”

让每一位走进莎莎社区食堂的老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是吴少凯对于服务的要求。在吴少凯看来,社区食堂是老人的厨房,就是老人的家。如今,莎莎社区食堂每天的客流量接近200人次。吴少凯说,办食堂不只是为了挣钱,“让周边老年人有尊严地过好晚年生活也是他的心愿。”

订餐外卖:更大限度拓宽运营范围

一边是低廉的价格,一边是人工、水电气等固定成本支出,社区食堂要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打开更宽的运营思路。怎样吸引更多客流量,莎莎社区食堂的秘诀就是“订餐”+“外卖”。

“我们采用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订餐、就餐、送餐等便捷服务。”吴少凯表示,除了提供长期稳定的供餐服务外,部分社区食堂还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把食堂变成了老年活动场所,“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优惠、更贴心的养老服务,社区食堂又有了盈利收入,实现了双赢。”

让社区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吴少凯一直在思考的难题,“未来,我们大概率会坚持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通过提供价格实惠、‌花样繁多的餐饮服务,‌吸引包括学生在内的更广泛人群使用社区食堂,成为‘全龄友好’的社交空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街道社区又将如何帮助其发力?海棠溪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街道将‌尽全力为社区食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助‌解决服务成本问题,‌鼓励更多辖区老人使用社区食堂服务,‌支持社区食堂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营养餐增加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