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卜内门洋行旧址对公众开放 百年洋行迎来“川江航道百年绞滩文化展”
日期:2023-12-07 14:2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12-07 14:27
字号:
分享:

卜内门洋行旧址面向公众开放。 首席记者 郭旭 摄

重庆又一座百年建筑“活”起来了!

11月30日,位于南岸区南滨路的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卜内门洋行旧址面向公众开放。同日,由长江重庆航道局主办的“川流——川江航道百年绞滩文化展”在此开展。

展现川江百年绞滩历史文化

卜内门洋行旧址建于1915年,整体建筑为青砖墙体,小青瓦屋面,圆弧形石砌拱门,看起来庄重雅致。

川江绞滩因艰险而生,随通途而逝,其蕴含的独特川江文化在长江文化中独树一帜。长江重庆航道局深入挖掘整理100余年来川江航道珍贵档案,以及重庆市首批工业遗产“川江航道绞滩船及历史资料”,精心策划了本次展览,生动再现了川江百年绞滩的历史文化特质。

重庆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展览集中展示了川江绞滩从木船时代的人力背纤,到轮船时代在岸边设立木质绞盘机、升级为铁质绞盘机,再到将绞盘机从陆地搬到了便于移动的船舶上,充分体现了航道人面对川江天险,始终保持着敢于同命运抗争、善于利用自然的坚定决心和非凡创造力。

“很早之前,在激流汹涌的川江行船,遇到险滩,需要雇纤夫拉纤过滩。随着时代发展,绞盘机等器械被广泛应用。于是,拉船的动作,就从‘拉’变成了‘绞’,从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拉滩就变成了绞滩。”长江重庆航道局副局长曹泽渊说。

物价飞涨时期 滩夫不发国难财

今年是宜昌大撤退85周年。可你知道吗?宜昌大撤退的成功,绞滩功不可没。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军继续西犯,宜昌岌岌可危。作为战时国家工业物资和人员向大后方撤退的中转站,宜昌此时尚有3万以上的待运人员,9万吨以上的待运器材,急需依靠水路转运入川。然而,当时宜渝间的航运力量极为有限,按平时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转运。更为严峻的是,此时距枯水期只剩40天。

史料记载,在此关乎抗战成败、民族存亡的紧急时刻,卢作孚飞赴宜昌主持抢运,迅速与各方制定出40天紧急运输办法。民生公司更以全副精力对付万难的抢运工作,参与抢运的24艘轮船,有22艘属于民生公司。

“有了‘车’,还要解决‘路’的问题。”曹泽渊介绍,“车”指的是船,“路”则是航道。

据展出的长江重庆航道局抗战时期绞滩档案记载,从宜昌到重庆的350海里航道内,重要滩险不下50余处,航运极其艰难。在艰难的环境下,绞滩管理委员会成立,用机械绞滩替代纤夫,改善川江通航条件。仅用一个月迅速完工8个绞滩站,打破了三峡枯水期的天然禁航令,助力完成西迁物资的战略转移,为国家保存抗战有生力量及水运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宜昌大撤退恢宏的历史中,还留下了滩夫的光亮。

曾经,在许多人印象中,滩夫不好打交道。正如时任长江区航政局局长王洸在《战时绞滩作用与贡献》一文中提到的“滩民之气焰嚣张苟非员工通力合作”。但随着时局变动,越来越多滩夫开始义无反顾支持宜昌大撤退。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但滩夫不发国难财。”曹泽渊介绍,时任汉口航政局宜昌办事处主任曾白光就曾评价:“按目前物价较诸抗战前高至数十百倍,而本会核定绞滩费虽年有增加,但尚不及原数之五倍。”

一部把国家从苦难拉向富强的奋斗史

百年川江航道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从苦难拉向富强的奋斗史。

2003年,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川江航道迎来“高峡出平湖”的崭新风貌。绞滩站虽退出历史舞台,但其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档案文献和实物载体仍然具有鲜明的长江文化价值。

航道部门见证了从人力到机械,再到智慧航道的航道演变历史,也传承了不畏艰险、团结拼搏的精神。航道职工郑兴高、肖方木、谷秀全等全国先进模范人物以劳动谱写出最美川江号子,成为这份精神的具体象征。

2022年,长江重庆航道局开发利用档案,“川江航道绞滩船及历史资料”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首批工业遗产,并同步成功申报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川江绞滩资料库建设研究》,通过活化利用档案,助力长江文化建设。

“举办这次展览,就是为了展示川江人民战滩斗水、搏风击浪的奋斗史,生动再现川江航道建设发展的革命史迹,丰富南滨路长江文化资源,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曹泽渊说,展望未来,长江重庆航道局将继续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使命,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本次展览免费展出,展期3个月。

 (转自《重庆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全景政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