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平方厘米、不到手掌大的5G模组上,聚集了500多个大小器件,这种芯片模组被普遍运用于工业机器人、智能车载仪器、远程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10月12日,在位于南岸区的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现场见识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最小尺寸5G通信模组芯片。
成立于2002年的芯讯通是我市“满天星”计划重点培育的企业,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5G、4G等芯片模组的封装及解决方案。
2018年,芯讯通落户南岸区后,很快便链接到上下游企业,推出超过20款自研5G模组,广泛应用在CPE、DTU、工业网关、工业路由器、高清设备和虚拟现实等工业设备中。
2019年,芯讯通发起科技攻关,仅用9个月时间就研发出全球最小尺寸的无线通信模组芯片。
“器件的集成是整个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芯讯通研发部负责人周璟告诉记者,“模组长42毫米,宽30毫米,换而言之,要在12平方厘米的尺寸上集成2500个引脚、1.2万个电路连接线段、500个大小器件。”
每一个器件的摆设都是一次攻关,为了满足5G模组多频段、高性能、高宽带、多系统的需求,科研人员往往要经过上百次调试,不断调整器件的大小、位置等。
这个当时全球最小尺寸的5G通信模组,可满足市面上大多数体量、面积较小终端设备的内嵌需求。
“往小了说,它是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厂商的及时雨,有了它,三四线的手机厂商可以像华为一样,快速向市场推出带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提升竞争力。往大了说,它甚至能加快国内卫星直连移动智能终端落地的进程。”周璟这样形容该模组的价值。
事实上,5G终端芯片和模组设计极为复杂,研发门槛极高,芯讯通之所以能在各大通讯企业中脱颖而出,率先研发出全球首款最小模组,离不开南岸区政府的人才智力支撑。
近年来,南岸区聚焦产业需求绘制“人才地图”,依托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吸引、培育了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
譬如,今年6月,南岸区就正式发布“江南菁英”人才品牌,围绕关键人才引育,出台了“江南菁英”等措施办法,拿出真金白银,设置5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和1亿元双创配套资金,支持技术人才、创业人才聚焦软件信息、乡村振兴等新赛道、新领域开拓创新。
为了给人才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南岸区还依托西部首个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打造了高辨识度的人才港湾,为人才提供从技术研讨交流,到成果展示发布、市场转化的全链条生态;组建“江南菁英”人才服务联盟,吸纳文旅、酒店等市场资源,为人才提供优质、优惠、优先的生活服务。
“接下来,我们还将以人才为链接点,推动以软信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积蓄力量。”南岸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转自《重庆日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