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南山的泉水。
茶仓里藏着各种珍贵的茶。
雕梁画栋,雅室楼阁。
茶艺表演。
题有《白鹭原茶艺馆纪》的卧石。
古香古色的茶艺馆。
白鹭原茶艺馆与古建筑相得益彰。
白鹭原茶艺馆大隐于此。
从江西到重庆,不过一杯茶的距离。
在南坪的金阳·重庆映象商业街,有一个叫白鹭原的茶艺馆。16年前,它的主人周筱文从江西来重庆定居,把自己热爱的茶文化带到了南岸。春去秋归16载,周边的商铺已变更几许,唯独白鹭原茶艺馆依然大隐于此。“我走过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唯独重庆南岸称得上形象气质俱佳的山水人文之地,这也是我愿意在此扎根的原因。”
品一壶香茗悠然见南山
初踏入白鹭原茶艺馆,古色古香的陈设、古朴典雅的韵味扑面而来。雕梁画栋,雅室楼阁,各地收集到的老物件装饰于各场景中,所有感觉恰到好处,与重庆映象古建筑群相得益彰。
“这块卧石上题的《白鹭原茶艺馆纪》,是中国香港的陈汉水先生专门为我们创作的,背后刻的是重庆的传统建筑。”迎面而来的周筱文一袭白衫,指着正门前的一块大石头说。作为“镇馆之宝”,这块石头是白鹭原开馆的重要见证。周筱文自1992年开始了解并喜欢上茶文化,2005年来到重庆南岸定居,恰逢重庆映象招商。与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结缘的她,毅然相中了这块“宝地”。“古韵风格的建筑与文化元素吸引了我,再加上住在南岸,于是茶艺馆便开在此处。我想这就是和南岸的缘分。”
白鹭原茶艺馆2007年入驻,2008年正式营业,掐指一算,正好16年。
“你看,”周筱文指着堂前一棵黄桷树,“16年前它还是一棵低矮的树苗,如今根系已围绕大堂好几圈了,在看不见泥土的地方扎根,生命力顽强。”周筱文或是以黄桷树自喻,亦或是表达对茶道的一种信念。
说起茶,周筱文可以侃侃而谈,“廉美和静”“清静和雅”“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这样的茶文化在她口中,若书中自然淌出的涓滴之语,可见她对茶的爱之切、情之深。
水为茶之母。16年来,白鹭原茶艺馆坚持只用南山上的泉水泡茶。茶艺馆专门请了一位南山上的村民为其打水、送水。生意好的时候每天送一次,生意差点几天送一次,每次6大桶。“送水的人当时只有四十几岁,现在六十多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爷爷了。”
品一壶香茗,悠然见南山。
“茶人”享受慢生活 品味百态茶人生
周筱文称自己为“茶人”,精心简德,一杯清茶品人生。
“茶人”须有好茶相配。白鹭原茶艺馆还有一个“镇馆之宝”,用16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茶仓。数十口大瓦岗中,藏着各种珍贵的茶。据茶艺馆员工透露,这里的藏茶价值不菲。16年来,周筱文跋涉二十余万公里,到全国各地寻茶,只为找到最优的茶产地和茶源。茶仓中的茶叶种类繁多,年份各异,不乏像普洱这些已有十几年历史的精品陈茶。
与茶结缘,意味着生活的节奏有别于世俗,需要慢下来。
金阳·重庆映象商业街坐落于南坪南街,面积逾4万平方米。这里既是商业街区,也是历史风貌区。十几年的发展沉淀,让这里成了一个商业与文化兼收并蓄之地。于闹中取静,于快节奏中品味慢生活,就是这处商业街与众不同之处。
慢生活节奏同样影响了所有在白鹭原茶艺馆工作的人。孙晓燕是这里的高级茶艺师,在这里参与管理和服务十多个年头。“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孙晓燕说。
享受慢生活,自然也成了来白鹭原品茶之人最纯朴的生活理念。
发展潜力提档 平淡初心如茶
16年的坚守,让白鹭原茶艺馆积攒了很好的口碑。“我们的客人都是口碑相传、慕名而来。”周筱文直言,有不少客人愿意从很远的地方来此喝一杯茶,与投缘之人分享心情故事,感悟或平淡或精彩的千面人生。
白鹭原茶艺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三层,分休闲茶饮区和茗室会馆区,可接待300余人。除了喝茶,这里一直开办茶艺培训课程,让更多的成年人甚至青少年懂茶、爱茶,在茶道中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传承。前来学茶者,最高龄的老者已经77岁。每天下午4点,白鹭原茶艺馆还会举行茶艺表演。“以前是晚上表演,现在改成了下午,从不间断。”
对茶文化的执着坚守,并不意味着白鹭原茶艺馆一成不变。
今年3月,重庆映像·万达坊投资协议、川商总部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在我区举行,重庆映像·万达坊项目在重庆映象商业街落地。据了解,该项目将着力打造南坪商圈城市更新商业示范区,丰富城市消费业态,让文化、旅游、商业实现深度融合。未来,这里的商贸消费实体经济价值将进一步体现,商户文化属性和服务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一直相信,这里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周筱文说,“不管周边换了多少商户,不论环境怎么变,白鹭原茶艺馆对茶文化的初心永远不会变。”
文/舒永兵 图/崔景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