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李诗韵)6月16日,由中国药业杂志社和药智网联合主办的2023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PDI)在我区举行。
与会专家聚焦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与未来展望、药物创新制剂发展机遇与策略、AI赋能药物研发等前沿热门话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会上发布,书中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登记数量增长进入平缓期。
《蓝皮书》指出,整体趋势上看,2017-202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的Ⅰ类新药IND(指新药临床研究审批)品种数量快速上升后进入平稳状态。2022年,中国Ⅰ类新药的IND受理品种为944个品种,同比下降0.9%。与2021年基本齐平。其原因可能是2017年后创新药支持政策红利释放,极大鼓励了药企进行Ⅰ类新药的临床申报,2022年创新药政策进入常态化执行阶段,加上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热度下降,导致Ⅰ类新药IND 数量略微下降。
《蓝皮书》还显示,2018年—2022年,我国I类化药和生物药上市数量由9个增加到16个。中国首发药物主要是由本土药企研发,也表明本土药企研发水平大幅提高。
在2018-2022年中国首发上市的化药和生物药中,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占比最大(67%),是目前医药研发的热点领域,其次是系统用抗感染药,占比为33%。
“西医看病,中医看症,两者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院长肖伟在会上带来题为《基于功效成分群的中药创新药研发策略与实践》的主题演讲。肖伟认为,要做基于科研大数据的中药创新整合研发,即加强中药的内核—功效成分群的基础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开展源于临床的证候—疾病生物学研究发现标记物,形成功效成分群的大数据知识图谱,为中药创新研发提供核心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广基在线上做了题为《中药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他表示,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代谢复杂、药效输出广泛的特点,所以中药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关联研究是中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王广基举例说,通过中药代谢动力学方法,他们发现藏花红素具有快速且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医药领域,小分子创新药是当前药物开发的主力。”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陆涛带来主题为《全球小分子创新药发展趋势》的演讲报告。陆涛说,相对于大分子来说,具有单一明确有效成分、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可视为小分子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药品仍为小分子化学药。“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基因与细胞治疗等具有较大分子量的生物制品在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化学药仍然是药品开发中的主角。”陆涛认为,小分子创新药已进入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3.0时代,具有明确的结构、作用靶点和机理。此外,在研小分子创新药在肿瘤领域的管线布局超过胃肠道疾病,成为最热门领域。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