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为社区居民讲解急救知识。记者 梁啸鹰 摄
“小熊侠”王 勇
2021年10月,重庆市红十字会视频公众号一段救人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在南滨路大鱼海棠公园入口处,一名50多岁的游客突然晕倒在地、心脏骤停,好心路人连忙施救。这时,一位身穿小熊布偶装的男子挺身而出,紧抓“黄金四分钟”进行施救,让昏迷男子最终转危为安。
这名救人男子就是王勇,是重庆市红十字会的成员,一直在南岸生活、创业、做志愿者。2023年5月,他刚被国家卫健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2022年度“最美救护员”。
我是红十字志愿者,让我来!
2021年10月23日,南滨路大鱼海棠公园入口,一名男子突然晕倒在地。嘈杂声中,不远处穿着“黄色玩偶熊”布偶装发传单的王勇大步跑了过来。走近一看,一名50多岁的中年人倒在地上,另一个人正在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可是不见起效。
关键时刻,王勇迅速脱下布偶装,挺身而出:“我是红十字志愿者,让我来!”王勇用专业的心肺复苏手法进行施救,并用手套隔离做人工呼吸。经过两个循环的按压,倒地男子恢复了意识。直至120救护车赶到,医生确认男子已无大碍,王勇方才离开。
“说实话,那一刻大脑一片空白,”王勇说,“以前,我都是用人偶练习。这一次算‘实战’,很紧张。”
王勇救人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获得大量转发,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大家对王勇的行为纷纷点赞。同时,网友们也表达了掌握急救技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这些评价,王勇表示:“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志愿者,我最想呼吁的是,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尊重生命,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受人救护,博爱精神在扎根
原来,王勇本人是一位心肌梗塞患者。2015年10月,王勇在九龙坡区九滨路突发心肌梗塞,一对路过的陌生情侣立即帮助他呼叫出租车,并一路护送至医院就医。后因得到及时救助,在医院安装了5个心脏支架并经过医疗救治后,王勇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接诊医生告诉王勇,“突发心梗非常吓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送医、及时救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句话让王勇深刻认识到关键时刻伸出救助之手、开展应急救护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人、救护他人的情怀,就在王勇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2018年2月,王勇听小区邻居说其老家有一对双胞胎身患白血病,病情较重,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由于患者家庭贫穷,已决定放弃治疗。听说此事后,王勇自费驾车到患者家里和学校了解情况。患者一家每次到主城来看病时,王勇又前后张罗,领着他们挂号、检查,心甘情愿地为患者“跑腿”,并帮助他们一家向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求助募捐。在此过程中,王勇增加了对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了解,随即毅然加入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十字会会员。
除了这些,王勇还踊跃参加器官捐献宣传、弱势群体救助等公益活动,作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希望未来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拯救他人,或者成为医学研究的对象。
成为“小熊侠”,博爱精神在开枝散叶
“小熊侠”救人事件发生后,当时用手机拍下现场救援过程的市民陈国胜曾感叹:“我也想学急救了。”没想到,一个月后陈国胜的心愿成功实现了。
同年11月23日下午,重庆市红十字会重返大鱼海棠公园,为王勇所在的社区送去了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公益培训课堂。获评“最美救护员”的王勇受邀来到现场,为市民宣传了CPR(心肺复苏术)的好处,并传授相关救护技巧。
被特邀参加本次公益培训课堂的王勇已经成为了小区的“大红人”,他讲述了本次培训的由来。经过上次CPR救人后,王勇有了一些幸福的烦恼:“很多人通过微信、电话,甚至直接到宠物店里找我,都提出想学CPR,问我在哪儿能学到……可我一个人也没法教学啊,于是我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也很支持,因此组织了这次培训。”
与此同时,王勇所在的南坪镇汇雅社区也积极组建“小熊侠”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近年来,他们在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开展急救知识公益培训倡导活动50余场,先后组织150余名周边群众提升自救互救技能本领;团队志愿者陈茂秀于2022年3月,在餐厅对一名食物卡喉老人急救,获评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团队讲师孟斌于2023年5月,对一名10岁摔伤男孩进行急救,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小熊侠”团队正是用一个个实际行动,成为了“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引领者、实践者,让红十字博爱精神在基层持续弘扬和传承。
(记者 杨雪婷)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