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地铁10号线二期科技感满满背后的“通号人”
日期:2023-03-13 16:0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3-13 16:00
字号:
分享:

今年,地铁10号线二期正式开通。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科技感满满的智慧站厅、智能客服中心、智慧边门、站台门智慧信息显示屏,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在这满屏科技感的设备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就是轨道交通里的“通号人”。

“通号人”具体都干啥?据介绍,地铁通信作为地铁建设运行的重要基础系统,包罗十余种子系统,涉及地铁运行的方方面面。地铁通信系统就像人的神经,连接着地铁各个系统,确保地铁的信息传达准确无误、各项指令令行禁止。因此,10号线二期智慧车站的空气质量监测、客流数据采集、设备健康度分析和一键开关站等功能,都离不开地铁通信。

4个智慧客服中心、81台闸机、37台自动售票机和互联网自动售票机、8台BOM半自动售票机、4台自助票务处理机、8台乘客交互屏、42台站台门智慧信息显示屏、8台查询机、8台通过式安检门、4台智慧车站显示屏、4台智慧边门和829个摄像机等设备的全面检查,都是“通号人”的工作。他们不放过一颗螺丝,不落下一根接线,对排查期间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管控,一丝不苟是他们的责任与追求。

“如果问我新线介入工作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一定是在区间的工作,室外设备排查没有捷径可走,险峻的楼梯,灼热的烈日,每一次排查都是对我们的考验,而且很多工作都是交叉作业,组织难度大,需要各专业精密控制、共同联动,因此对待这项工作,我们都秉持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兰花湖车场通信工班长杨开强说。

在新线介入的路上,“通号人”上班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安静的办公环境,甚至有时连按时用餐都变成了一种奢望;陪伴他们的是堆积如山的施工图纸,嘈杂湿热的施工环境与肆意攻击他们的蚊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用热血与汗水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在参建初期,由于10号线通信AFC车间人手紧缺,参建队伍仅有6人,每天步行2万余步、攀爬楼梯2000余阶已是家常便饭。在烈日下、风雨中,他们行走在杂乱崎岖的工地上,依据设计图纸逐个开展尺寸测量、设备安装、功能测试、重复查找问题、对接措施、推进整改等看似普通的工作。

“通号人”日日穿梭于各个站间,一天奋战下来,行进的双脚早已磨起了水泡,徒手拍死的蚊子数以百计。回想起2022年夏天的高温,汗水将衣服浸透一次又一次,高温、潮湿、粉尘,藿香正气水成为他们必备的“饮料”。

今年1月17日深夜,“通号人”还在为10号线二期开通前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点马虎。

“1月18日中午,当我在朋友圈看到同事纷纷转载线路开通的报道时,我的眼睛不自觉地湿润了。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感触颇多,收获也不少,这一次的介入工作与以往相比,程度更深入了。我们车间通过总结大量经验、挑选精英、做足准备,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交办的任务。现在看到攘来熙往、科技感十足的智慧车站,我觉得那段时间大家的通宵达旦是特别值得的。”10号线通信AFC车间副主任夏思恩感慨道。

不待扬鞭自奋蹄,砥砺耕耘谱新篇。“通号人”的工作虽没有施工建设那般大刀阔斧、惊天动地,但这份在幽暗隧道中的默默坚守,同样需要付出非比寻常的努力。目光如炬,步履铿锵,千千万万“轨道人”和“通号人”一样,都在全力为重庆轨道交通的新线建设添砖加瓦。(记者 李诗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