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的面纱被揭开,南宋风靡的涂山窑瓷器展现在世人眼前时,仍是一片不绝于耳的赞叹。涂山青溪窑,涂山窑诸多系列中的“高端产品”,纵使沉舟侧畔千帆过,涂山青溪窑依旧熠熠生辉。
2024年4月,涂山镇传统陶瓷复烧技艺(传统技艺)正式被列入南岸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动这项技艺的正是钟一文、刘晓华夫妇,同一时期,他们将涂山青溪窑陶瓷复烧技艺的传承正式带入了涂山镇,带回了涂山青溪窑的根。
居民体验制作瓷器。 首席记者 郭旭 摄
工作室中展出的涂山窑瓷器。
“引入涂山窑点燃传承火”
在涂山镇腾龙社区,钟一文、刘晓华夫妇的工作地点——涂山青溪窑工作室,是一栋白色的单体建筑。
走进涂山青溪窑工作室,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一楼,眼前随处可见等待被塑形的泥坯。刘晓华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不断将从附近山坡上拉回来的泥土进行塑形。“我们还在不断尝试,尽量用涂山的土做涂山青溪窑,让涂山窑真正地‘返祖归宗’。”钟一文介绍。
转角走上二楼,这里是涂山青溪窑工作室的小小“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颇有意境的“瓷树”。瓷片被精心拼接而成,形成了树叶,轻轻触碰,瓷片之间相互碰撞,便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令人愉悦。
“瓷树”一旁,全是钟一文的宝贝。烧好的涂山青溪窑,淘来的涂山窑古董,高价购来的涂山窑瓷具……那些碗、盏、盘、碟,披着黑褐的釉裳,饰以独特的窑变纹路,宛如自然的指纹,展现千变万化、独一无二的色彩。“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哟。”对于涂山窑的深爱,钟一文溢于言表,“但是我们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涂山青溪窑的精品会出现在这里。”矮矮的两层单体楼,涂山青溪窑工作室并不大,却着实让涂山青溪窑在涂山镇里扎下了根。“这里的位置离山近,钟老师、刘老师他们上山取材也方便。”腾龙社区党委书记谢建明说,引入非遗涂山窑,一方面让涂山窑在涂山更有归属感,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居民们亲身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助力传承有千年历史的涂山窑。
“从根上来做涂山窑”
“涂山窑,涂山窑,叫这个名字肯定就离不开涂山这片区域。”在刚接触到涂山窑时,钟一文夫妇就常往涂山镇跑。
“我和妻子都是沙坪坝人,之前在沙坪坝设立了工作室,一直有想去涂山本地的想法,想用真正的涂山土打造正宗的涂山青溪窑。”夫妇二人曾在沙坪坝磁器口设立工作室,可他们的心里始终牵挂着那片孕育着正宗涂山青溪窑的土地。
千古不变的涂山土,是涂山窑瓷器独特釉色和质感的基础。在涂山镇,钟一文夫妇采集涂山土作为原材料,探寻古窑址,仔细观察那些历经风雨仍然屹立的窑炉。在涂山窑附近,他们捡拾那些散落的瓷片、仔细研究,揣摩古人烧造瓷器时的智慧与匠心,试图从中汲取灵感,为涂山青溪窑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越了解,越投入;越投入,越深爱。2022年,钟一文夫妇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成功申请到了涂山青溪窑非遗项目。2023年,钟一文夫妇决定把涂山青溪窑落址涂山镇。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涂山镇听闻钟一文夫妇的想法,便马不停蹄地与其进行对接,商洽。“关于引进涂山青溪窑非遗项目,我们同钟一文夫妇对接了多次,也商量了多次,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涂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涂山青溪窑带回到涂山镇,这对涂山镇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涂山青溪窑的加入会让居民们更有归属感,也让涂山镇文化底蕴更加扎实。
在涂山镇的护航与帮助下,钟一文夫妇在腾龙社区寻得一闲置用房,通过简单装修,2024年,涂山青溪窑正式落址涂山镇。至此,钟一文夫妇在涂山镇有了稳定的创作和研究环境,再也无需奔波于沙坪坝与南岸之间,而还原涂山青溪窑的步伐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让涂山窑的窑火重燃”
“落址涂山镇,是我们跨出的第一步。”在钟一文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涂山青溪窑的魅力绽放得更加绚烂。
怎么做呢?钟一文和谢建明两人多次进行思想碰撞。6月18日,首场“涂山青溪窑”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就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其中。
活动中,钟一文讲解涂山青溪窑的历史,让居民通过讲座了解涂山青溪窑内涵,共同探讨交流瓷器文化;带领居民参观工作室瓷器,让居民了解涂山青溪窑的技艺和风格,活动中,刘晓华指导居民制作瓷器,让居民在制作过程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
看着居民们脸上满意的笑容,谢建明心里知道非遗进社区这事“稳了”。第一次活动“大获全胜”,这为后面开展涂山青溪窑系列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活动,我们会一直搞下去,让涂山青溪窑走进学校、走向更多的居民身边,让更多人加入到涂山青溪窑的传统陶瓷复烧技艺学习中来,为涂山青溪窑的未来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让涂山青溪窑的窑火烧得更旺。”
钟一文的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挖掘涂山窑文化,让涂山窑的历史更加准确;我们还要尝试把涂山青溪窑放在涂山镇里烧制,让这份传承更加具象。”
作为涂山镇“禹涂空间”文化品牌的首个线下工作室,涂山青溪窑工作室还将作为南岸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南岸区文化馆分馆。涂山青溪窑工作室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涂山镇“禹涂空间”还将持续引入更多文化内容,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时光流转,涂山青溪窑闪耀的光芒试着照亮涂山镇的每一个角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断延续,文化自信的种子也将撒满涂山镇的每一处“神经末梢”。
本报记者 陈思易 田柳笛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