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海棠溪轻轨站,列车乘着满天星辰驶来,轻轨之下,茅草摊、墨香飘,古风习习的夜猫集夜市人流如织、灯光璀璨,辉映着咫尺之外金碧辉煌的喜来登双子塔,古来今往,在这一方土地上交融。在这里,看得见的,是袅袅升起的人间烟火;看不见的,是海棠溪街道在“海棠红”党建联盟下走上的创新基层治理之路。
今年以来,海棠溪街道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完善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机制,深度开发、利用辖区各种资源,组建“海棠红”党建联盟,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搭建联盟内多方合作互动平台,促进沟通交流、资源共享、供需对接,“红色动能”为各类企业成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联合联盟内成员党组织将服务触角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延伸,不断放大党建联盟多向赋能、惠民助企作用;对社区网格进行迭代升级,通过精细划分、系统重塑、多向赋能、数字延伸,以网格“小切口”撬动组织“大变革”,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高效,打造出一处处具有辨识度的美好生活场景。
草船借箭:社区资源充分利用
刚刚过去的五月对于海棠溪街道来说,很不一样。
街道与中共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委员会、中共滨南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浙商银行南岸支行党支部等12家单位现场签订了海棠溪街道“海棠红”党建联盟协议;学苑社区与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南岸区中医院等8家企事业单位签定共建协议,成为“红色合伙人”,联合开展公益活动,共同推动党的建设和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有机结合……
“海棠红”党建联盟成员分属不同领域,标志着党建联盟功能作用的进一步拓展强化,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又迈上新的台阶。据悉,今年以来,海棠溪街道整合了辖区内学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项资源,形成了一个资源库,通过倾听群众之声,收集群众需求,朝着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不断转变。
“接下来,我们还将共同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助推形成党建工作联抓、片区发展联议、区域资源联享、协调机制联建、精神文明联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将进一步打造“公益合伙人”“实践合伙人”“社企合伙人”以及“物业合伙人”,补齐民生短板,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化整为零:“活力因子”服务群众
基层社会治理,激活辖区网格员这一“活力因子”尤为重要。
在夜猫集里,刚刚结束不久的“海棠红”红岩先锋在行动暨海棠花开“御”见你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中,辖区网格员和居民坐在竹椅上,聊天聊地聊感想,短短1个多小时就收集建议意见、社情民意近60条。
“红岩先锋·海棠红”是海棠溪街道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性组织的重要行动。
当前,海棠溪街道加快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划分网格137个,进一步划小微网格696个,完善137个网格党组织建设,挖掘培育楼栋长、楼层长709名,党员比例超50%,实现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
街道积极开展“党建统领·微网实格”专项行动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熟人熟事、熟门熟路的优势,通过深化各项服务,走进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敦厚街社区“古道先锋,红色联动”、海新街社区“望万花筒惠万家”、海棠晓月社区“红色代办员”……一系列网格治理品牌实现了用“趾头”丈量网格、用“指尖”记录民生,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百花齐放:多元满足各得其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何围绕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用“海棠红”拓展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是海棠溪街道今年以来一直在思索探寻的基层治理之路。
从每月开展“红岩先锋·我先行”党建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强化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为社区治理蓄势赋能,到围绕“一老一小”群体,画好“家庭+社区+志愿者”同心圆,组织家长自发开课,打造温馨亲子关系互动平台,海棠溪街道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基本点出发来延展思考,从创新服务上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及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先后打造“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青少年零犯罪零伤害社区”试点单位、重庆十大公益项目“海棠心愿”等基层治理项目。
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夯实社区资源库,持续激发社区活力,多层次壮大社区‘朋友圈’,形成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格局。”海棠溪街道党工委书记郑渝表示,海棠溪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惠民有感,让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 陈思易)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