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区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重大项目领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
渝(南岸)建管公告〔2025〕13号受理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及拟审批公告表
日期:2025-03-03 14:3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3-03 14:38
字号:
分享:

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环境

受理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及拟审批公告表

渝(南岸)建管公告〔202513

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环境局受理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期为2025332025314日(10个工作日)。环评文件全本查询方式http://www.cqna.gov.cn/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nahbjglk@163.com;联系电话:023-62825147023-62915003。通讯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广福大道12号行政中心B2号楼1707,邮政编码:401336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环评类别

受理日期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黄桷湾立交改造项目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街道南路232-18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表

2.28

本次改造工程涉及3座匝道桥,均为上跨现状匝道及现状道路。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废气:为减少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地表开挖、物料运输以及施工机具产生的粉尘、废气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根据《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1527第二次修正等文件的相关要求,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关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废水:(1)施工废水①冲洗点周围设排水沟,将冲洗废水集中收集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洒水。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规模为5m3/d,设置于施工场地进出口。②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沉淀池共设置1座,处理规模为5m3/d。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泥浆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沉淀池共设置1座,处理规模为5m3/d。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2)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依托道路沿线已有市政生活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体废弃物1)施工土石方和表土本项目弃方运至巴南区渣场。本项目桥梁段较多,桥梁剥离表土仅为桥墩面积,剥离后可直接回覆在四周绿化区域,不设表土堆放场。本工程采用即挖即运的方式,弃方由施工方运至巴南渣场,运距约30km。根据水土保持报告表,巴南区渣场容量满足本项目弃渣堆存需求,本项目弃渣依托巴南区渣场可行。弃渣运输车辆应密闭,对驶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并按规定路线行驶,同时在倾倒点采取湿法作业。(2)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需求依托道路沿线已有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人员统一收运处置。

噪声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从噪声源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低噪声工艺等)、噪声传播途径(设置围挡等)等方面提出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废气:(1)加强汽车管理,建立完善的尾气监测制度,在汽车年审过程中,对尾气排放达标情况进行审查,同时随机抽查行驶中汽车尾气达标排放情况,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上路,并倡导新能源等清洁能源的使用。(2)将本道路的路面清扫工作纳入市政环卫系统,确保路面清洁卫生。

废水:做好路面雨水导排系统设计,加强道路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维护,确保雨水进入雨水管道中,保证排水通畅,保持良好的状态。噪声:营运期主要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采用低噪声路面等)等方面提出措施,并提出应加强后期噪声跟踪监测,预留监测及相应减缓措施费用,并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具体详见《黄桷湾立交改造噪声专项评价》。

固体废物本项目不设服务区、收费站等,固废主要来自行驶车辆及过往人员丢弃的垃圾。项目属城市主干路,建成后,将纳入市政部门管理。垃圾通过清洁人员定期清扫、收集、清运后就近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经妥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

南山立交改造项目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街道南路232-18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表

2.28

本次建设内容包括5座车行桥(A匝道桥、B匝道桥、C匝道桥、E匝道桥、F匝道),桥梁形式上跨现状匝道及现状道路,上跨道路属于城市范围内城市道路,5座车行桥属于城市桥梁。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废气:为减少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地表开挖、物料运输以及施工机具产生的粉尘、废气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根据《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1527第二次修正等文件的相关要求,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关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废水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贯彻“一水多用”的原则,采取措施进行污废水回收利用,施工废水可经处理后重复使用。(1)施工废水

①冲洗点周围设排水沟,将冲洗废水集中收集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洒水。②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泥浆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泥浆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到场地洒水中,不外排。(2)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依托道路沿线已有市政生活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该片区配套的市政管网已全部完善,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现有市政设施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可行。

噪声: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从噪声源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低噪声工艺等)、噪声传播途径(设置围挡等)等方面提出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具体详见《南山立交改造工程噪声专项评价》。

固体废物:1)施工土石方和表土本项目弃方运至巴南区渣场。本项目桥梁段较多,桥梁剥离表土仅为桥墩面积,剥离后可直接回覆在四周绿化区域,无需布设表土堆放场。本项目土石方开挖共计0.79m3,填方0.64m3,余方0.15m3,余方全部运至巴南区渣场,运距为25km。(2)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需求依托道路沿线已有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人员统一收运处置。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废气:(1)加强汽车管理,建立完善的尾气监测制度,在汽车年审过程中,对尾气排放达标情况进行审查,同时随机抽查行驶中汽车尾气达标排放情况,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上路,并倡导新能源等清洁能源的使用。(2)将本道路的路面清扫工作纳入市政环卫系统,确保路面清洁卫生。

废水:做好路面雨水导排系统设计,加强道路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维护,确保雨水进入雨水管道中,保证排水通畅,保持良好的状态。

噪声:本项目营运期主要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9.2章节中提出的防治措施考虑:噪声源控制(选择低噪声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等)、噪声传播途径(A匝道桥(K0+085~K0+290)临敏感点一侧设置3m高隔声屏障)、保护目标自身防护措施(2#前进村居民点7-8F更换为双层中空玻璃)、管理措施(后期噪声跟踪监测)等,具体详见《南山立交改造工程噪声专项评价》。

固体废物本项目不设服务区、收费站等,固废主要来自行驶车辆及过往人员丢弃的垃圾。项目属城市主干路,建成后,将纳入市政部门管理。垃圾通过清洁人员定期清扫、收集、清运后就近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经妥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审批申请表及全文公示:

公示附件.rar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