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区生态环境局>首页>工作情况
南岸区积极探索“村镇特色风貌街区”黑臭水体治理新路径
日期:2024-11-22 15:4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11-22 15:45
字号:
分享:

南岸区南山街道石牛村(南山风景区中心地带)南帝山庄农家乐旁沟渠,经过一系列控源截污工程的综合施治,成功实现了雨污分流,有效祛除了长在“山城花冠”上的“灰霉”。该沟渠位于重庆市“村镇特色风貌街区”——巴渝风情农家乐一条街,属典型的“城中村”,游客数量众多,但长期以来,由于污水管网缺失,部分村民自建化粪池处理能力不足,加之民宿、农家乐的洗衣、洗碗、厨房用水等生活灰水直排至沟渠,雨污混流严重,导致110米、300平方米的沟渠出现黑臭现象,周边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南帝山庄农家乐旁沟渠整治前后对比图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南岸区充分考虑水体周边的自然地理条件,采取了统筹保护、协同治理的思路,实施了“入户支管网—分散(集中)化粪池—污水主管网”的精准截污方案,新建污水管道758米,沿程新增13个分散式化(取)粪池,并在末端新建1个容积为30立方米的集中式化粪池,将该片区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彻底解决了雨污混排问题,从根源上消除了黑臭水体。

在实施过程中,南岸区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一是上下协同,一沟两用。综合考虑地表径流过流能力、地形高程条件以及生活污水量等信息,采取“上层雨水管”“下层污水管”的方式,实现了“一沟两用”,减少了管网施工的土方开挖量,保护了村镇特色风貌街区原有风貌。二是大小配合,调节有方。考虑到游客流量和污水量的波动,以及当地居民还田利用的需求,沿程新建多个并联小型三格化粪池,可取水还田利用,尾水进入污水干管前,串联1座大型化粪池起进一步沉淀、调节的作用,防止了污水干管堵塞。三是多方联动,治理有效。南山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全程跟踪工程建设,成立专班,明确长效管理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监督考核标准及奖惩办法,落实了定期监测、河湖长巡查养护、执法监管常态化等机制,确保水体“长制久清”。

入户支管网—分散(集中)化粪池—污水主管网截污方案

兼顾发展果蔬种植和住宿餐饮的“城中村”,具有流动人口数量大、污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南岸区结合当地土地消纳能力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了“上下协同、大小配合、多方联动”的治理模式,形成了“污水管中流、雨水沟中淌”的排水格局,在保护好原有村镇特色风貌、兼顾村民还田用水需求的同时,实现了黑臭水体的精准治理,获得了周边群众的点赞好评,也为全市“山野农家乐聚集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参考借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全景政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