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份份定分止争的协议,一段段暖人心怀的话语,一次次付诸行动的排解调处······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定分止争,将矛盾化解在诉前,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守护者、践行公平正义的倡导者、更是“枫桥经验”的践行者。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重庆市司法局自5月起开设“一线解纷人”专栏,陆续推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人物,集中展示他们扎根基层、忠诚履职、服务群众的故事。
“老杜,还是你有办法呀,帮我解决了烦心事。”近日,在南岸区天文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辖区居民老刘一脸释然,当面向邻居小蔡转账,将此前承诺赔偿的医疗费兑现,双方就此握手言和。
老刘口中的“老杜”,是南岸区天文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杜仁海。从广阳镇退休后,他继续坚守在基层工作第一线,为民解纷。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热茶暖心,一颗诚心办事······靠着用心用情,“有矛盾,找老杜”已成为天文街道居民的普遍共识。
“总有人间一两风,懂你十万八千梦。”前不久,杜仁海调解了一起因夫妻矛盾引起的民事纠纷后,以颇有诗意的标题写了一篇调解日志。从案情内容、调解过程再到调解后的心得体会,洋洋洒洒,总共写了3000字出头。
这样的调解日志,杜仁海至今已写了有30余万字。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每篇文字的背后,杜仁海总能如数家珍地讲出一个又一个调解案件。
张口能调、提笔能写、有事能办,这是杜仁海的“调解秘诀”。
“钱收到了,气也顺了,感谢你们帮忙。”在调解成功一起纠纷后,杜仁海再次回访当事人卢某时,得到了这样的反馈。
原来,卢某在城南家园夜市某火锅馆用餐时,与周某发生冲突,导致其左手食指骨折,先后两次治疗20多天。随后,卢某便陷入与对方的赔偿“拉据战”。
“案情虽然简单,但调解难度却很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拖久了矛盾还容易升级。”杜仁海感叹。
接到调解任务后,杜仁海第一时间联系办案民警,仔细了解案情,厘清责任。随后,他多次联系当事人双方了解他们的诉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还原事件真相,保持客观立场,杜仁海还实地走访事发现场,询问店员和当时的围观群众,多方调查了解纠纷的起因和经过,剖析事件中双方分别承担的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判断纠纷性质。
调解当天,杜仁海通过摆事实、讲法律、说情理的方式打动了双方当事人,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自愿签署协议,并如期履约。
杜仁海认为,调解的最高境界是——案结事了人和,这也是他一直在追求并践行的目标。
“感谢你们的调解,维护了我们的权益,你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宣传!”近日,收到重庆某建设公司送来的一面锦旗和感谢后,杜仁海也表示,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也是调解工作的职责所在。
今年1月,受南岸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的委派,杜仁海负责调解一起涉及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案件。
申请人重庆某建设公司因不服行政部门对另一方当事人欧某10级伤残工伤的认定结果,于是向南岸区政府提出了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申请。
杜仁海接受案件后,一边及时疏导企业方情绪,一边主动搭建调解沟通平台,与建设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到实地调查走访,还原事实真相。
与此同时,杜仁海从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耐心为欧某做思想工作。
调解现场,经过杜仁海一番于情于法于理的劝说,企业同意支付工伤赔偿款,矛盾纠纷当场化解,并自愿向南岸区政府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该起案件的圆满解决,得益于杜仁海实践运用“复调对接”机制,及时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为南岸区构建“调解+”工作格局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
3200件调解案件,30万字调解日志,99%以上的群众满意度······这是杜仁海从事调解员工作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也是他融合“三调合一”与"三事分流"的经验,以解小纷服务大平安,为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厚植底蕴的一个缩影。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