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舒永兵)“这下好了,今天完成采收不成问题。”5月16日一早,天空晴朗,新雨后的泥土有些湿润。在迎龙镇龙顶村班竹林社的油菜地里,两台农机“突突突”地忙碌,以最大负荷开启了油菜籽采收的一天。此情此景,让龙顶村党总支书记刘福箭长舒了一口气。
5月,正是油菜籽采收时节。迎龙镇“龙顶摘香”产业示范园二期项目种植的200多亩油菜籽已尽熟,急需采收。“这是以前土地复耕时洒下的油菜籽,一直找不到人采收,如今终于盼到机器来帮忙了。”刘福箭说。
龙顶村是传统农业村,外出打工的农民众多,村内劳动力稀缺。迎龙镇在此规划了“龙顶摘香”产业示范园,做强集体经济的同时,给留守村民创造了工作岗位,但农忙时人力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眼看200多亩油菜籽无人采收,刘福箭十分着急。“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帮助,我们终于找到了合川区的一个农业合作社,他们愿意出人出机器,来帮我们度过这个难关。”
5月16日清晨,一辆大卡车运载着两台联合收割机,从合川区钱塘镇飞驰来援,一同前来的还有两名专业操作员。在“龙顶摘香”产业示范园油菜地,两台收割机有序行进,一根根油菜杆被飞快卷进机器,同时一条条被分离的油菜壳落在地里,实现油菜籽高效采收。
“别看机器不起眼,可是有科技含量哦。”刘福箭介绍,这两部机器的采收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预计当晚就能完成全部200多亩油菜籽的采收。刘福箭又指着土地上的油菜壳说:“这些空壳留在地里,第二年还能成为作物的天然有机肥。”
“引进农机采收作物,在整个南岸区也是为数不多的。”迎龙镇有关负责人说,为发挥“龙顶摘香”产业示范园的示范作用,迎龙镇时刻不忘科技兴农,做到科学管护作物,确保作物达产、高产。除了引进农机采收外,迎龙镇也通过引育良种、邀请专家讲授科学种植技术等措施,实现农业上的软硬兼施、科技加持,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路。
(原文链接:http://www.cqna.com.cn/na_content/2023-05/19/content_10533380.html)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