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南岸动态
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日期:2025-01-08 10:5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1-08 10:57
字号:
分享:

1月7日下午,南岸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区政协主席梅泽波出席会议,15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围绕南岸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区委副书记唐昕,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勇到会听取发言。区政协副主席郭同永主持会议,副主席曹廷中、任其亮、陈仕江、周丽萍、刘孟、晏凤华出席。

林山委员代表民建界别发言

提振园区中小存量企业发展信心

助力区域经济发挥引擎作用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的基础。通过样本调研发现,我区十余个产业园区入驻的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纳税贡献数据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遇到了生产经营困难。建议通过完善公平的营商环境、加强跟踪服务、组织定期走访等方式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价值。要发挥产业园区资源整合力度,帮助企业抢抓机遇上台阶,同时不断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和方式,做好监管服务协同并驾,为园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王植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发言

促进青年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与发展

  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已日趋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新生力量。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后劲、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的大事。建议建立起三大机制,即教育培训协同机制、思想动态研判机制和专项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增强基本素质;搭建三大平台,即商会活动平台、优化实践锻炼平台和优化参政议政平台,引领提升综合能力;强化服务、资金、组织三大保障,营造更优的年轻企业家成长环境。

康百灵委员代表区政协委员长生桥组发言

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助推重庆东站枢纽新城现代化建设

  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正在高标准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配套基础设施较差、管理机构机制缺失、周边环境不优等问题。建议完善管理机构机制,组建高水平管理团队,配强干部队伍,明确城市管理主体,夯实片区治理基础;加速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周边交通建设情况,进一步优化设计,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推进城市更新迭代,对骨架道路、主干道进行城市风貌整体设计,拓展特色文化空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片区协同发展,创新城市智治模式,彰显现代化大都市气质。

刘林委员代表工会界别发言

以深化“产改”为南岸产业发展赋能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南岸着力建设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加快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但目前尚有差距。建议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岸篇章的强大力量。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产业工人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形成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强大合力。

李智委员代表教育界别发言

持续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

  2024年,南岸区率先成为西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当前,南岸区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与区外人口迁入等因素叠加,使得基本公共教育资源结构化矛盾突出,出现人口达峰、项目建设滞缓、高素质教师编制匮乏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位供给机制,持续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有效促进教师资源优质均衡配置,加快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持续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的区域实践,促进南岸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张丽娟委员代表区政协委员天文组发言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安全治理现代化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区还存在安全治理群众参与度不足、安全治理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安全治理科技支撑不够等问题。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要抓好安全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让治理更有力度、温度和效率。建议构建现代化群防群治生态,以互联网模式推动社会安防力量参与到安全治理中来;协同现代化推广智安社区服务,构建互联开放、智慧联动的小区生态平台;构建现代化安全治理基础设施,大幅提升警保联动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

罗蓉委员代表民进区委会发言

推动城市更新 重塑城市未来

  我区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2年以来,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3个,总投资289.2亿元,城市更新动作快、势头猛。但目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低效产业空间较多、公共服务资源供需匹配错位方面。建议绘制低效产业全景图,制定低效产业空间筛选机制,谋划低效产业空间更新方向,助力产业升级。同时,要拓展宜居服务空间,为公服完善赋能,并深化共建共治,推进“居民+”参与机制,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郭旭委员代表民盟界别发言

做优做强产才融合 着力推动新质发展

  近年来,南岸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对人才工作部署,坚持区域需求导向,推动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人才分布不均、高端人才外引乏力、产教融合紧密度不够等方面。建议分产业领域建立关键任务清单,实现各产业领域融合发展机制;要加大本土人才留育力度,推动校企应用学科建在产业链上,灵活选择本土育才,降低引才成本;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用好用活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等区内资源载体,紧扣产业需求精准育才。

刘明皓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区委会、

区政协经济委发言

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岸区印发了《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结合发展实际,确定了七大重点任务,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数字经济融合渗透深度和广度不够、数字技术创新潜力尚需进一步挖掘,以及数字人才短缺等问题。建议推进数字经济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多元化的创新支持体系;内培外引并举,储备高水平数字化人才;紧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逐步缩小现有差距。

霍祥浪委员代表区政协委员龙门浩组发言

进一步深化龙门浩全域文旅建设

助推“南滨C湾”融合发展

  “南滨C湾”是南岸区提出并全力构建的夜间江岸消费带,但龙门浩在助推“南滨C湾”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人气不足;文旅服务档次较低,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验感差;资源整合不够到位,服务滞后。建议打造一站式旅游体验,形成热门旅游景点一线游路线,改造过江轮渡上客点,推动大南山、大南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街区面貌,拓展旧城改造内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拓展星级酒店业态,深挖龙门路文创艺术街区和龙门里购物街区建设,为龙门浩特色文旅品牌注入新活力。

朱琦婧委员代表民革界别、

区政协委员广阳组发言

加快南山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乡村民宿发展

  南岸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南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目前,南山民宿集群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设计感强,但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议强化要素保障,通过道路改造、特色标识打造、公交线路优化等夯实发展基础;制定民宿服务标准,与高校联合开设培训班,加强人才培养;深挖文化内涵,结合南山民宿业态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宿一韵”,盘活文化资源;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打造知名文旅品牌。

沈洋委员代表农工党区委会、

区政协委员长生桥组发言

加“数”前行 赋能我区全面深化改革

  南岸区锚定数字重庆建设目标,以数字化升级推动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优异成绩。但对标数字重庆建设总体目标而言,南岸区在重点应用场景建设、数字赋能等方面存在问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对标对表总体要求,坚持系统性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应用和共享,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优化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率,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南岸区全面深化改革。

谭韦委员代表区政协委员南坪街道组发言

强保障优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岸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持续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平、活跃的市场环境创造不佳,政策信息搜集和发布相对滞后,融资环境欠佳,政策的稳定性与效力还不足。建议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拓宽政策信息来源渠道,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着力破除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助推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杨鸥委员代表农业界别发言

奏响凝心聚力最强音

谱写城乡融合发展新乐章

  我区连续两年在先行示范类综合评价排名第一,取得可喜工作成绩的同时,对标对表国家和市级部署要求,但在推进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不足。建议持续开展协商议政,问需问计于民,深化与成都龙泉驿区合作模式,谱写融合发展“协作曲”;推进土地要素依法流动、人才要素自由流动、闲置资源高效流动,谱写融合发展“创新曲”;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在基地建设、加工能力建设、乡村旅游建设等方面发力,谱写融合发展“共富曲”;切实在公共服务普惠等方面做好惠民服务,谱写融合发展“和美曲”。

王洋委员代表致公党界别发言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抓手

打造高水平科创集聚区

  近年来,南岸区持续打造高水平科创集聚区,创新主体培育成果丰硕,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但目前仍存在问题,表现在教育资源与科创需求的适配性不足、高端科创平台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人才引留力度不够等方面。建议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与协同创新,积极与辖区内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校企合作;完善科创平台建设,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高等研究院落地南岸,孵化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创企业;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对落户的人才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支持,把更多人才留在南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