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永远绕不开年轻人。
随着经济复苏的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待业候鸟”涌入网红经济的市场,夜市、集市成为他们绝佳的投资标的。
5月31日晚,在长生桥镇、共青团南岸区委的指导下,位于象雄广场公路旁的创智路社区青春新YOUNG本·创意市集正式开市,这是长生桥镇本月开放的第二个大型市集,也是茶园片区第一个青年创业市集,据该市集负责人介绍,市集的青年创业者比例达到了100%,“这里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夜市层出不穷,如何能玩出新花样?创智路社区党委书记唐于婷给出的答案是:“一切为青年创业服务”。
“野摊”哪有“家摊”香
陈操的摊位被没收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口的“黄金摊位”他守了两年。今年4月,因为居民投诉过多,陈操在重医附二院门口的水果摊被城管勒令取消,他不得不再去找下一个“黄金摊位”。
唐于婷就在这时找上了门。
“他患有白血病,一直是我们社区的重点帮扶对象,知道他没有摆摊的地方,我们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他。”
可陈操却不愿意了。身患重病,他并不想过多拖累家人,所以才自己摆摊赚点医药费,重医附二院门口生意很好,可唐于婷说的市集地处象雄广场,位置偏僻,人烟稀少,收支难以平衡,陈操并不看好。
了解陈操顾虑之后的唐于婷,亲自登门,向他解释青年创业市集的优惠政策、帮扶措施以及正规市集的优势所在。唐于婷给他算了一笔账,创智路社区创意市集为青年创业者大幅度减免租金,针对一般创业者只收取一个月900多元的摊位费,相当于一天只需要30几元,不止如此,水、电费也会同步减免,如果有困难还会有更深入的帮扶政策。
“想通了,现在大家都在搞网红集市,我也赶一把潮流,不摆‘野摊’了,你可得把好位置留给我哟。”
陈操答应来摆摊,让唐于婷信心倍增,他是创意市集第一个达成协议的摊主,“开了个好头。”唐于婷说。
“待业候鸟”有巢可归
家住创智路社区的李煜洁有她的困境。
疫情的到来,让27岁的她被迫离职,待业三年,也让年轻的小两口儿迫切想在房贷、车贷的压力下尽快破局。
“摆摊要怎么摆?”“是所有人都可以去摆吗?”“没有摆摊经验行不行?”
这是李煜洁刚加上唐于婷微信的时候,向她发来的三连问。
“与其心惊胆战被裁员,不如自己当老板。”从没摆过摊的李煜洁在看到市集招募通知的时候,立刻就动了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联系上了唐于婷。
唐于婷自然喜上眉梢,“帮助青年创业就是我们市集要做的事情,第几次摆摊都没关系,我们会帮你。”
设计摆摊方向、进行技能培训、协助购置设备、教授售卖方法,创智路社区针对青年创业者设置了培训——创业——创收的“一条龙”摆摊服务,并根据每个青年创业者情况不同,一摊一策,确保大家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兼具独特性。同时,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第一个月免收租金等优惠政策,不止大学生,整个市集青年创业者的运营成本都进行了大幅度削减,相较其他网红夜市下降60%。
如今,李煜洁的“章鱼小丸子”摊位已经支起来了,市井长巷的烟火气里看到的是一张张青年创业者灿烂的笑脸。
青年人的花样远不止于此
党员经营户亮身份,青年创意铺展风采,还有一处“创智路流动站”,在经营的同时,宣传惠民政策,开展民生服务,收集群众诉求,带动创业就业。
“每一个摊位都饱含着一个青年创业者的希望,合起来,就是拉动经济复苏,赋能消费升级,解决民生就业的强大动能,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唐于婷说。
简单的创业服务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棋局的其中一步。“我们的市集倾力打造了美食市集、草坪露营、零售文创三块版图,三五好友冬天围炉煮茶,夏天公路啤酒,以年轻化业态、网红式经济打造青年消费新地标。”唐于婷介绍。
网红消费的本土化改造是创智路社区经济发展规划的缩影。今年,长生桥镇紧抓镇域地理、资源优势,聚焦突出“时尚、活力、温馨、健康、美味、品质、怀旧、闲暇、记忆、科创、智造、野趣、景致、和谐、乡韵、生态、创艺、商务”18个受欢迎特点,梳理规划18个发展区域,因地制宜打造形成了镇域经济发展“十八香”特色品牌,创智路社区的美食就是其中一“香”。
“目前,我们的创意市集已经签约了80家摊位,吸纳200余名青年,这只是开始。”唐于婷说。接下来,创智路社区将以青春新YOUNG本·创意市集为起点,打造辐射整个社区的青年创业、青年消费发展亮点,形成“味央街”品牌,争当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践行者、奋斗者,助推全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集市已到,好“市”正在发生。(记者 闵子)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