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信息>焦点图片
双龙:做实脱贫文章 书写振兴答卷
日期:2020-11-16 14:5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11-16 14:54
字号:
分享:

神鱼湾。

晨曦双龙。

刘敬春的葡萄丰收了。

村民正在制作叶雕。

安静村产业。

  11月3日,由重庆市区县报研究会主办、巫山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重庆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决战脱贫攻坚看巫山”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双龙镇。来自全市30多家区县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深入双龙镇进行集中采访,感受脱贫攻坚以来双龙镇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访团的记者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深入挖掘素材,记录了双龙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生动实践和成果亮点,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凝聚攻坚合力。

  占山川之胜,得宁江之泽,又萃于人文。坐拥天时地利的双龙镇,看着“金饭碗”,却吃着“三大坨”,贫困成了21世纪初双龙的真实写照。

  2017年,双龙镇被列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自脱贫攻坚以来,双龙镇利用各项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尤其是在脱贫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方面,做好“实”字文章,让村民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产业 带动贫困户增收

  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实现贫困户增收的重要基础。为此,双龙镇对标全县“1+3+2”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编制《双龙镇脱贫攻坚实施规划》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方案》,优化镇域产业结构,科学规划“1+2+3+N”(生态旅游+电商物流、农产品深加工+脆李、柑橘、干果3个万亩+小水果、特色养殖、中药材)生态产业。

  在双龙镇安静村6组,村民刘敬春正忙着整地、除草,为来年葡萄丰产做准备。“除了忙110亩葡萄园,还有300亩柑橘园活路也不少,等到两个种植园都开始丰收,以后更有盼头了!”虽然忙碌,但他却满怀喜悦。

  曾经因病致贫的刘敬春已于2017年脱贫销号,如今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每年为5户贫困户的产业分红负责,为10余位贫困户提供务工就业。

  “我也当过贫困户,更知脱贫难,我自己脱贫不算完,让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才是真。”去年被正式发展为村党支部预备党员的刘敬春充满底气。

  近年来,双龙镇在中药材、核桃、板栗等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了脆李、柑橘,再加上传统种植和养殖业,村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增收途径。

  为推动产业更好发展,增强产业“造血”能力,双龙镇将全镇产业进行了重新规划,按照海拔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域,制定了高山发展干果、烤烟、中药材,中山发展蔬菜、李子,低山发展柑橘的产业布局。

  此外,在产业发展上,双龙镇还实施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派出村民到李子种植大乡曲尺乡学习李子种植、管护方法。通过“取经”,双龙镇的李树长势良好。

  截至目前,全镇种植经济作物4.5万亩,全部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带贫致富1803户6648人。

乡村旅游 村民端上“金饭碗”

  “昔有小三峡,今有神鱼湾”。上世纪九十年代,小三峡走出“深闺”,成为名贯全球的热门景点。随着三峡蓄水,大江变大湖,峡谷的幽深奇险不再。双龙旅游一度陷入困顿。

  2017年,双龙镇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发展。神鱼湾,一个沉睡在大宁河深处的峡谷瑰宝,顺应双龙旅游发展之需脱颖而出,用它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走出游船,登上岭壑。

  随着神鱼湾景区的声名鹊起,安静村已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初尝甜头。在公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下面,一座座依山院落显得特别幽静,一排排传统特色的灰瓦屋顶透过树叶参差可见,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

  贫困户赵本家便是其中典型。1996年,妻子遭遇车祸,伤势严重,前后经历了9次手术,妻子勉强能够生活自理。赵本家除了要负担医疗费用,还要抚养尚在读书的小孩,沉重的家庭负担让他家成为了贫困户。

  为了摆脱贫困,赵本家眼看众多游客来到神鱼湾游玩,而政府正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开农家乐的念头在他心里萌发。随即,他和妻子商量,筹备开办农家乐事宜。

  2018年,赵本家的农家乐开门营业。去年仅农家乐就为他带来近3万元的进账。

  为了满足游客更深层次需求的赏玩,双龙镇在绝壁上抠出一条山路,修建了红叶文化长廊、神鱼观景台、安静民宿、猕猴风光带、“石上生花”生态旅游文创园等,打造安静至天鹅段,集历史人文、乡村田园、种植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环线。游客身居青山绿水间,可回归“蓝天、碧水、绿地、田园”的意境之美,亦可体验农耕文化、农家生活……

  从此,村民也搭上了旅游“顺风车”,端上了旅游“金饭碗”。

公司+民宿 脱贫道路变宽

  赵长雄做梦也没想到,住了几代人的老房子竟然被整修成了两层楼的民宿。他不但没花一分钱,还当起了民宿股东,可按比例获得效益分红。

  这间由农家老屋改建的民宿,位于双龙镇安静村,是双龙福农业发展公司的项目之一。与普通的农业公司不同,双龙福公司是由双龙镇20个村(其中贫困村10个,非贫困村10个)组织起来,以资产入股成立的农业开发公司。“我们借助农村‘三变改革’,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双推进。”双龙福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杨海说,去年,公司营业额突破100万元,通过劳务务工、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带动当地村民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

  赵长雄的老房子位于山坡上,属于C级危房。几年前,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当地政府对村社道路进行拓宽、硬化,公路直通到赵长雄的家门口。赵长雄腿脚不便无法下地干活,为了补贴家用,他寻思着将老房子改造成农家乐。可政府给予的危旧房补贴款只有1万余元,要改造成像模像样的农家乐,至少还得自掏腰包补贴个万把块钱。“两个孙娃子都在上学,要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积蓄修房子,实在有些困难。”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镇里引入社会资本,决定在安静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杨海,一眼就看中了赵长雄的老房子。杨海努力向重庆旅投集团争取到100余万元投资,自己投入10万余元,又说服赵长雄以宅基地入股,打造出安静村第一家乡间民宿。

  乡间民宿是在赵长雄老屋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两层楼的土墙房共有4间套房,每间套房都带有木质阁楼,房间内暖气、家电一应俱全。

  2018年,民宿正式迎客,赵长雄可按照利润的30%获得分红。赵长雄称,安静村四季皆可赏景,民宿步入正轨后,餐饮可一口气接待50余人,满足20余人住宿,按照每年10万元的纯利润计算,他可获得3万元分红。

  在安静村,除了欣赏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许多游客更是冲着绿色无污染的农家美食而来。旅游旺季时,村里的土鸡、土鸭也都成了热销农产品。

  杨海萌发了成立农业公司,让公司与民宿嫁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想法,而这一想法也吸引了其它几个贫困村。2018年底,由双龙镇驻乡扶贫工作队牵头,引入重庆晴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35万元,双龙镇10个贫困村和10个非贫困村每村出资3.5万元,组建了双龙福农业发展公司。

  “我们按照‘先体验后购买’的理念,以民宿为载体,由双龙福农业发展公司深挖双龙文化,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品牌打造及包装销售,以此辐射终端市场。”杨海说,今年初,受疫情影响,虽然民宿生意不如从前,但农产品销售却着实“火”了一把。“疫情期间,我们把从村民家中收购的甘蓝、蒜苔、萝卜等时鲜蔬菜组合成‘双龙福’蔬菜包,通过朋友圈进行销售。仅一个月时间,销售额就突破10万元。”

  在带动村民农产品销售的同时,公司还利用入股分红,帮助贫困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杨海说,未来,他们将借助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产品以产定销。而获得的利润则按照每个贫困村占股3.5%,每个非贫困村占股3%的比例进行分红,为贫困村长远增收建立稳定机制。

“五福行动”激活内生动力

  “有女莫嫁双龙,有儿赶紧外出。”过去的双龙可谓是穷乡僻壤,人人避之而不及。贫穷之根不仅扎在了双龙的土地里,更扎进了双龙百姓的思想里,如何求变?

  双龙镇在天鹅村开展了“幸福议事会”项目的实践探索。结合该村实际,“幸福议事会”设计了“三级议事会机制”,包括村级议事会、村民小组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并且挖掘资源建立和布置了“安静村幸福议事会”的协商议事空间。

  由于天鹅村田地较少,保水保肥能力弱,水资源贫乏,水利设施薄弱,人畜饮水困难,因此关于水的议题被提上了村民协商议事的议程。

  天鹅村利用“村级议事会”开展讨论,认为能解决饮水困难唯一可行的方案是修建水池,双龙镇多次实地考察后,为该村修建了水池。但由于村民在用水过程中没有及时关闭阀门,管理不善,致使其中水资源浪费。

  天鹅村利用“村民小组议事会”开展“天鹅村村民生活用水讨论会”,组织村民、党员代表、村委干部及扶贫工作队工作人员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讨论。在此次议事会上,“天鹅村一社生活用水自管小组”初步成立,8位村民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成为管水小组成员,主要任务在于协调和管理生活用水事宜。同时起草《致村民的一封信》,将管水小组的成立及工作任务告知其他村民,倡导村民共同参与生活用水管理,积极支持管水小组的工作。

  “天鹅幸福议事会”只是全镇乡村治理的缩影。通过积极实施“五福行动”,双龙镇正不断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平安福乡;实施生态文明行动,建设和美福地;实施家庭发展行动,培育孝爱福门;实施梦想励志行动,培育有志福星;实施乡土文化行动,培育惜福文化。

  思想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文化相濡交融,如今双龙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福文化”特色小镇。环境美起来,产业兴起来,组织强起来,群众富起来,双龙镇已走上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道路。

  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完成1805户6622人稳定脱贫,实现1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系统内贫困对象清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