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08733983155K/2025-00020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南岸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5-05-21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7
重庆市南岸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7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8-27 10:2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8-27 10:27
字号:
分享:

农工党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新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建议》(第277号)我委已收悉。经与区民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医养结合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更是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手段,各级各部门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下面针对提案内容,向你们汇报一下我区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8家医养结合机构、1家护理院,可提供医养床位1487张。其中公办2个(分别由峡口镇卫生院、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养老床位90张,入住率约85%;民办6个,养老床位1038张,入住率约70%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党政统筹,凝聚医养发展力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将医养结合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统筹,卫健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制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相关政策,由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全区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南岸区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南岸区提升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进一步健全全区老年医养服务体系。建立了南岸区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自2021年以来累计召开医养结合专题联席会议7次,协调解决医养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余个,一盘棋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发展。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医养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税收等扶持政策,并明确每年将福彩公益金区县留存部分8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2019年至今,我区对养老的投入约1.75亿,其中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金额3658万元。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72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培育医养结合项目2个,储备项目4个,带动医养结合服务扩面增效。

(二)”“机构联姻,开拓医养创新力

立足实际,通过4种模式丰富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一是医中办养峡口镇卫生院、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新里程盛景医院(民营)利用富余床位设置康复、护理病床和养老床位,定期提供保健、康复、护理、养生等服务,全方位服务老年群众,助力医院发展。二是养中办医区社会福利中心、福星老年公寓、同辉尊长园、美瑞嘉年江南人家老年养护院、回乐缘养老院有限公司设置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就可以享受医疗服务, 实现了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三是医养签约区卫生健康委与区民政局协作,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督促协调医疗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43对,实现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全覆盖。通过医养签约合作,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巡诊医疗、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服务,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养老需求。四是医疗嵌入医疗卫生机构与74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签约,提供医疗支援、延伸服务等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样化、专业化、综合型基本公共服务。

(三)聚焦服务基础,夯实医养支撑力

夯实服务基础,增强老年医疗多病共治能力,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医疗服务。一是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截至目前,全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为80%;独立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为60%。其中,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现有医护人员20人(医师8名,护士12名,医师硕士6名,占医师比例75%),另行配备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临床药师,对危急重症的老年患者提供综合健康服务。二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南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获评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南岸区中医院康复科获评重庆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均独立设置老年科、康复科,针对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总结、提炼经方16个,协定方8个。全区基层医疗机构成功创建市级精品中医馆3家,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0家,每年为约10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中药饮片、康复锻炼、穴位保健、饮食指导、情志调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中医药服务需求,让更多老年人了解中医、走近中医、信任中医。三是创新诊疗模式。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的问题,持续完善MDT诊疗制度,创新开设药学门诊、专科护理门诊和新冠后遗症门诊,推动26个检验项目67个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结果互认,满足老年患者就医需求。四是优质资源下沉。借助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优先选派慢性病、老年病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查房、坐诊、技术培训等服务,近2年累计选派99名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累计查房1000余次,门诊服务老年人3万余人次,开展健康讲座200余场。通过队伍、资源双下沉,提升了基层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多个基层医疗机构在呼吸、心脑血管、内分泌、微创、麻醉等专业实现零突破

(四)优化服务模式,提升医养服务力

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优化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诊疗照护需求。一是营造就医友好环境。15家医疗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挂号和就医绿色通道,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服务。全区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对老年患者免收普通诊察费。目前免收总人次累计35万人次,免收总金额96万元,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推行病房+人文服务。全区开设安宁疗护床位30张,使用率100%。为患者在疾病终末期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提高生命质量。三是推行服务数字化。依托互联网+医疗模式,改造入院流程,推出一站式入院办理服务,打通老年患者住院、出院结算最后一米。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设置出入院服务中心,2家医院推行一站式床旁结算,有效缩短老年患者挂号、缴费时间,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更便捷的就医服务。

(五)深耕家医服务,提升居家颐养力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不断完善南岸区“1+16+N”家医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老年人为重点,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一是广泛开展健康科普。依托敬老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卒中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老年健康宣传周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科普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受益老年人116355人次,稳步提升老年预防保健水平。二是做实健康管理。目前全区累计建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居民健康档案168513份,接受健康管理人数60268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33.78%,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25.44%。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为病情稳定的老年患者提供4-12周慢病长处方、家属代开药、送药上门等服务。三是积极开展长护险试点。不断推进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为长期失能老人的康复护理、医疗护理等提供资金保障。全区已有6家医养结合机构申报长期护理险定点机构,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区497名失能老人家庭减轻负担610万元。四是推广实施家庭病床服务。目前全区已有5家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累计服务居家患者23人次,医保报销比例达80.63%,节省住院费用14949.65元,通过开展实施家庭病床服务,让更多的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到住院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下一步工作

对你们提出的建议,我委领导非常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对下一步工作形成如下意见:

一是强化跨部门协同,聚力破解发展难题。定期召开南岸区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根据需要邀请医养结合工作相关单位参加,统筹推进全区医养结合相关工作,研究分析全区医养结合发展形势,推动部门职责衔接和工作联动,协调解决各项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利用率。建立重庆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共体和区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共体,落实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升级远程信息系统,提升运行效率,实现患者基层医院就诊,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医疗服务。通过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进一步提升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三是深化医养签约联动机制,筑牢老年人健康服务网。要求基层医疗机构按照签约协议内容对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签约服务质效,并依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家庭医生签约等进一步抓实老年人健康管理、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痴呆防治等工作,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指导、转诊转介等服务。

此复函已经曹仁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南岸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521

重庆市南岸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552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全景政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