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部门街镇 繁体版 无障碍 关怀版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搜索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办公室>首页>工作情况
“重庆开埠地理起点在南岸”《诗行长江》南岸篇热播 南岸文脉引热议
日期:2025-10-22 10: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10-22 10:13
字号:
分享: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资料图

     近日,《诗行长江》第三季南岸之旅热播,节目通过“行走+发现+趣玩”的方式,以独特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南岸区“重庆封面 南岸光彩”的韵味,节目中南滨路弹子石老街、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等景点,也引发众多网友对南岸文脉的关注与探寻。10月20日,南岸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重庆市文史馆馆员王雨,深度解读节目中尚未完整呈现的南岸故事。

     “谈到重庆开埠,其地理起点就在南岸。”王雨说,“最早的洋行、仓库、码头,以及后来的工厂,都沿着南岸的江岸线铺开。可以说,南滨路的前身,就是重庆最早的‘对外开放走廊’。”

     节目中,几位主持人来到了位于南滨路的立德乐洋行——这是重庆第一家外资工厂。王雨介绍,在南滨路的历史记忆中,英国商人立德乐是不可忽视的人物。1898年,立德乐亲自担任船长,驾驶专为川江定制的“利川”号轮船从宜昌首航成功抵达重庆,叩开了三峡航道机动船时代的大门。此后,中外商船与舰只接踵而至,重庆航运业与城市近代化进程由此加速,长江上游的航运格局也随之巨变,这也为后来以卢作孚为代表的爱国实业家创办川江航运奠定了基础。

     立德乐不仅在开埠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更在南岸龙门浩创办了重庆第一家外资工厂——立德乐洋行(猪鬃加工厂)。在当时,重庆的主城位于渝中半岛的母城,但地势崎岖、空间有限,而隔江相望的南岸,地势相对平缓,水深适宜停泊船只,因此成为外国洋行、仓库、工厂和使领馆的聚集地。重庆开埠后,南滨路一带迅速成为重庆最国际化的区域,洋行林立、使馆云集,现代工业由此开始萌芽。

     开埠给南岸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是国家主权沦丧的屈辱,江面上外国军舰游弋,租界内华人地位卑微。另一方面,现代文明的要素也经由南岸输入:开埠后,电灯、电报、自来水、西医医院、公园、新式学校的陆续出现,也促进了重庆从传统商业枢纽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型。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传入,也铸就了重庆兼容并包的文化基底,为重庆后来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南滨路,不再仅仅是运输货物的码头,而是转型为重庆最具活力的“城市会客厅”和“人文风景眼”。而那段开埠历史,则被南岸以历史遗迹、博物馆和文创园区的形式被保留和活化。南滨路,不仅是商品与货币的集散地,更是东西方文明在川江边的第一次深度对话,它见证了“开放”如何成为这座城市的基因。

     几年前,王雨创作了一本关于南滨路开埠历史的小说《开埠》。“我们从‘被开放’的前沿,走到了‘主动开放’的高地,”王雨表示,我们守护开埠历史遗产,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汲取开放与自强的力量。今天的南滨路,承载着历史文脉,展现着时代活力,正是南岸乃至重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最佳缩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政策问答

数据开放

新媒体
矩阵

营商环境

全景政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