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是典型的“大城市病”。南岸区受机动车保有量增大、跨区域通勤需求增加、道路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交通拥堵“大城市病”问题显著。如何快速缓解,“对症”治理是关键。今年以来,南岸区城市管理局扎实开展缓堵促畅攻坚行动,梳理出交通堵乱点10个,通过“一堵点、一方案”小切口精准治理,已完成5个点位的治理,切实缓解交通拥堵“大城市病”。
学府大道招商交科院路口作为首批治理点位之一,治理成效已经凸显。学府大道作为城市“主动脉”,既是重庆工商大学、110中学、巴蜀实验小学以及重庆康达医院、华商酒店等学校、医院、居民区的重要交通纽带,又是连接江南大道、四公里立交、海峡路和渝南大道的城市主干道,日均车流量达到9.2万辆,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显著。特别是招商交科院路口,该路口兼顾行人过街、社会车辆通行、公交车辆进出站点、接驳车辆停靠、路口左转调头等多项交通功能,在跨境交通与区域交通压力叠加下,成为影响学府大道车辆通行的主要卡点。为畅通城市“血脉”,治理交通拥堵,南岸区城市管理局会同交巡警支队,采取四项举措对该路口实施了改造治理。
招商交科院路口经治理后变得畅通。
一是实施小工程改造,优化道路通行条件。拆除部分中央花台新增3处掉头开口,并通过车道瘦身和道路资源合理利用,分别在进城方向和出城方向各增加1个车道,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
二是实施路口渠化,创新“复合型转向”措施。重新渠化路口,综合实施“串联”掉头、专用车道左转、公交车“右置”掉头等“复合型转向”措施,提升了路口左转、掉头效率,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提示引导,提高车辆掉头效率。增设LED交通组织动画演示设备,提高新型交通组织辨识度,并根据各路口交通流向规律,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平衡了交通流量。
四是完善行人过街系统,实现人车分离。将学府大道人行横道后移,增设行人专用信号灯,行人过街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行人与左转、掉头车辆交织。
数据显示,治理后交科院路口出城方向掉头效率提升30%,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高峰时段拥堵时长减少30分钟,车流排队长度缩短400米,学府大道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
“我上班通勤距离不到2公里,以前学府大道太堵了宁愿步行都不愿意开车上班,现在明显顺畅多了!”在学府大道五公里工作的任女士表示。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 主办: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2021011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1080014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142号